先锋青年网-青年社会实践基地

我要投稿

搜索
暑期实践

运河畔的青春足迹:川大“水脉苏韵”团队实践纪实

来源:先锋青年网日期:2025/10/06 12:35通讯员:胡晨曦 邹韫辉人气:

导读:8月9-12日,四川大学2025年暑期“水脉苏韵”社会实践团在先后完成了无锡分队,淮安分队,徐州分队的实践活动,分别参观了无锡博物馆大运河部分,中国漕运博物馆,徐州窑湾古镇。最后于8月13日下午1:00-4:00参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通过分发问卷,参观大运河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深入探索江苏段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大运河古今孕育的文化宝藏,感受运河对古今沿线人民生活的影响,为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

8月9-12日,四川大学2025年暑期“水脉苏韵”社会实践团在先后完成了无锡分队,淮安分队,徐州分队的实践活动,分别参观了无锡博物馆大运河部分,中国漕运博物馆,徐州窑湾古镇。最后于8月13日下午1:00-4:00参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通过分发问卷,参观大运河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深入探索江苏段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大运河古今孕育的文化宝藏,感受运河对古今沿线人民生活的影响,为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发挥当代价值提供参考建议,为运河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外观

一、分队并举,纵览河韵 1.无锡博物馆——于流波之上,听见文明的脉动

2025年8月9日,无锡分队来到无锡博物馆,旨在探究大运河无锡段的开凿历史和发展演变历程,了解其在无锡城市形成、商贸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无锡博物院内关于大运河的部分,大致分为考古文物陈列、老照片展览和实景模拟再现。展示了大运河的起源与发展、大运河与无锡的商贸往来、大运河孕育的文化艺术以及大运河的保护与传承等内容。深入了解了大运河无锡段的历史脉络,实践团也明确了运河文化在多元文化融合方面的重要意义。

2.中国漕运博物馆——舟楫写就的史诗

8月11日,淮安分队来到中国漕运博物馆,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淮安作为明清时期全国漕运管理中心的辉煌历史,探究大运河在国家经济命脉与文化交融中的核心作用,并思考其当代保护与传承价值。博物馆采用明清建筑风格、“品”字形布局。地下展厅集中呈现了丰富的漕运历史文物与创新展陈。通过本次实践,淮安分队实践团深刻认识到淮安作为“运河之都”的历史必然性。深切感受到大运河不仅是贯通南北的经济动脉,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从而系统把握了大运河淮安段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

8月11日赴中国漕运博物馆合影留念

3.窑湾古镇——运河畔的繁华切片

8月12日,徐州分队一行来到窑湾古镇,本次实践旨在梳理大运河中运河段(窑湾段)的开凿与演变历程,明确窑湾在运河漕运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实践过程中,实践团走访泇河故道、中河接口遗址、古码头,现场可见明代人工河道的走向遗迹,古码头的石阶仍能辨认出当年装卸货物的凹槽痕迹。浏览商贸建筑遗迹如8 省会馆(如山西会馆、山东会馆)、吴家大院等。参观大清邮局、多国商人故居、传统民居“水巷格局”。体会文献史料和口述如漕运账簿复制品、当地老人关于“日过桅帆千杆”的口述记录、浏览商贸建筑遗迹如8 省会馆(如山西会馆、山东会馆)、吴家大院、300 余家钱庄、当铺、赵信隆酱园店等作坊。参观大清邮局、多国商人故居、传统民居“水巷格局”。本次实践清晰梳理了窑湾段运河 “避黄行运” 的历史脉络,明确了其在京杭大运河中的独特工程价值;证实了窑湾古镇 “因漕而兴” 的发展逻辑 同时也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古码头、会馆遗迹年久失修,年轻群体对窑湾漕运历史的认知度较低,运河文化遗址的重要性有待提升。

图为窑湾小分队聆听导游讲解 8月12日赴窑湾古镇合影留念

二、馆藏千载,智汇今朝

为全面掌握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游客对大运河的了解情况,大运河的当代价值。本次实践活动特别设计并发放专项调研问卷,问卷内容包含大运河文化元素,运河文化的传承保护,核心价值,面临的挑战,大运河的未来发展规划等等,旨在通过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真实反馈,为后续形成科学的分析报告,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提供数据支撑。截至目前,问卷回收工作已有序完成,后续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梳理与统计分析,力求从公众视角捕捉大运河文化发展与传承的痛点与亮点,让调研成果真正服务于大运河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

实践团在分发完问卷对大运河博物馆进行全方位参观,博物馆共有9个展馆,实践团主要参观了前三个场馆,详情如下:

1.1号馆: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实践团队首先来到1号场馆,1号馆的核心使命是系统展示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脉络,文化价值与科技内涵。实践团入馆后,首先通过沙盘,古籍等对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脉络有了整体的认识,接着又重点观看汴河河道剖面、唐代船型砖室墓、南宋砖瓦窑、兖州府镇水铁剑等“镇馆之宝”。在巨型弧幕前,感受到古代水利工程的精妙。最后在出口处的裸眼5D动画前穿梭于各个运河沿线城市。场馆一让实践团队深入了解了运河的历史全貌,同时也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1号馆了解运河历史

2.2号馆:运河上的舟楫

随后实践团来到2号馆,登上1:1复原的清代“沙飞船”,置身于270°环幕的动态画卷中,亲身感受到千年运河的流动脉搏,它贯通南北,滋养沿线城市,孕育出繁华的运河文化。实践团队通过沉浸式体验,了解到中国造船史和运河航运史。同时博物馆的创意参观模式,也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做出的积极的贡献。

图为3号馆内手工艺品店内泥塑

3.3号馆:应运而生——大运河的街肆印象

最后步入三号馆,一个颠覆传统的实验性展厅,馆内精准复原了古代街道的建筑格局,且场馆顶部的LED天幕会模拟天色变换,让人们身临其境。同时馆内还引入多家真实运营的老字号和传统手工店铺,不仅传承了大运河文化,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实践团队针对大运河当代价值的延续与实现提供的建设性参考方案。

8月13日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合影留念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参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让实践团队感受到千年运河的智慧与精神,同时也明白了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活力源于不断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实践团队将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深入探究运河文化保护方案,让千年运河文化流向更远的未来。

团队:四川大学“水脉苏韵”实践团队

作者:胡晨曦 邹韫辉


本站投稿入口

Copyright © 2002-2025 先锋青年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粤ICP备20154569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投稿,内容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