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青年网-青年社会实践基地

我要投稿

搜索
暑期实践

“鹿影麋踪·京盐一夏”湿地保护实践团:京苑盐滩寻麋迹,青心聚力护湿地

来源:先锋青年网日期:2025/09/05 15:38通讯员:华北电力大学“鹿影麋踪·京盐一夏”湿地保护实践团人气:

导读: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一步弘扬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值此麋鹿回归中国40年之际,华北电力大学7名研一学子组建“鹿影麋踪·京盐一夏”湿地保护实践团,围绕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两月的田野调研与宣传实践。呦呦鹿鸣,食野之苹。40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一步弘扬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值此麋鹿回归中国40年之际,华北电力大学7名研一学子组建“鹿影麋踪·京盐一夏”湿地保护实践团,围绕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两月的田野调研与宣传实践。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40年前,20只麋鹿从英国回归中国,落户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随即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动物。2025年,麋鹿回归中国40周年,华北电力大学“鹿影麋踪·京盐一夏”湿地保护实践团,参与由共青团盐城市大丰区委会主办的“青春留丰·筑梦未来”2025年大学生暑期实习实践活动授旗仪式后,开启了一场连接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之旅。从对话交流到实地走访再到创意输出,团队大力呼吁行动起来保护湿地,亲身感受麋鹿种群从零到万的增长历程,用青春力量为湿地与麋鹿保护注入鲜活动能,让野性自由,让绿意长留

一、对话破题:听多方声音寻保护宣传新路径

实践团围绕双重目标展开对话调研——既要系统梳理麋鹿与湿地保护的专业知识,为后续科普宣教夯实内容基础;又要精准捕捉各方宣传需求,为创意产出指明方向。在南海子麋鹿苑,团队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首席科学家孟庆辉深入对话,学习鹿科动物的基本知识,了解麋鹿从古至今与中国的密切联系,以及麋鹿回归祖国后的种群复兴。

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团队与保护区管理处安全保卫处处长薛丹丹密切座谈。薛处长重点向团队成员介绍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当前保护区麋鹿种群基本状况;二是保护区为生态保护划分的功能分区,以及国网盐城市大丰区供电公司联合区政府、保护区等组建的“鹿鼎联盟”实际作用;三是野生麋鹿种群扩大引发的“人鹿矛盾”。通过交流,团队不仅深化了对电网技术在生态守护中价值的认知,更从公共管理专业视角切入,开始思考“人鹿矛盾”背后的深层逻辑——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经之路。

团队还与江苏大丰中华麋鹿园负责人深切交流,了解到“景区知名度存在局限,区域性明显”“线上宣传对外地游客吸引力不足”等宣传痛点,负责人重点提出“希望通过短视频快速了解保护区亮点”“进一步提升文创实用性及美观性”,这些建议反馈为后续制作系列推送、微视频、表情包等创意作品提供了明确的需求导向,确保创意产出能精准匹配用户期待,避免“自说自话”。

二、实地探踪:用脚步丈量湿地与麋鹿的共生之美

为让“保护”从理论走向具象,实践团跨越京盐两地,深入南海子麋鹿博物馆、中华麋鹿园、大丰黄海野鹿荡三大核心区域,以脚步丈量湿地生态,用双眼记录麋鹿的“衣食住行”,在沉浸式观察中解锁湿地与麋鹿共生的深层逻辑。走进北京南海子麋鹿博物馆,团队仿佛踏入一部“麋鹿生命史书”,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驻足于“麋鹿传奇”专题展区,仔细研读麋鹿与国同兴的发展历程。

抵达江苏大丰中华麋鹿园后,实践团则走进了麋鹿的“自然家园”,成员们乘坐观光车缓慢前行,成群的麋鹿在道路两侧穿梭,新奇又紧张的投喂环节更是让成员们念念不忘。

来到大丰黄海野鹿荡,这里原始的湿地风貌让实践团感受到“野性生态”的魅力。不同于中华麋鹿园的半人工管护环境,野鹿荡的湿地植被更显繁茂,沼泽、滩涂、水域交错分布,为麋鹿提供了近乎野生的生存环境。每一处探访都让“湿地与麋鹿共生”的概念愈发清晰,也为团队积累了海量一手观察素材——从麋鹿的食性偏好到栖息地选择,从湿地的生态功能到保护措施,这些细节不仅填满了成员们的实践笔记,更成为后续科普宣教与创意设计的“素材库”。

8月24日,实践已接近尾声,实践团成员共同前往南海子麋鹿苑,参加由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主要承办的“麋鹿回家生日会”特别活动,并接受了北京广播电视台的采访。通过此次生日会,团队成员们深感麋鹿保护这项工作道阻且长,对加入守护者队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科普传声:把麋鹿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为打破生态保护知识的“次元壁”,实践团化身“生态宣传员”主动出击。在大丰区幸福路小学暑托班,实践团特意邀请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薛丹丹处长共同开展 “麋鹿的衣食住行”主题科普课,用“专家讲解+互动体验”的形式,为孩子们打开认识麋鹿的大门,将麋鹿的生存智慧与湿地“地球之肾”的生态价值,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感兴趣的知识。

此外,实践团还联合大丰区草庙镇文广中心,以镇农家书屋为阵地,开展《麋鹿回家》绘本阅读分享会,吸引周边居民与亲子家庭参与,助力当地孩子深化对湿地资源的认知,团队成员通过图文并茂、互动问答的分享方式,介绍麋鹿生活习性,深入讲解麋鹿与湿地的依存关系。

这两场科普活动,既借助专家力量保证了知识的专业性,又通过贴近大众的场景设计降低了认知门槛,让麋鹿与湿地保护知识走进校园、深入乡镇,在不同群体心中种下“生态守护”的种子。

四、创意赋能:让湿地保护“看得见、带得走”

基于前期实地探踪的鲜活素材与访谈交流中捕捉的宣传需求,实践团以“让湿地保护‘看得见、带得走’”为目标,产出实践调研报告,推出系列创意成果,让湿地与麋鹿保护理念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触达大众。团队成员结合实地数据与政策研究,撰写详实调研报告,为两地保护区宣传推广提出可落地的优化建议;美化设计萌趣十足的麋鹿专属IP形象与系列文创,让生态保护理念融入日常;更搭建抖音、小红书新媒体矩阵,用实践vlog、科普短视频传递保护热情,希望在未来,湿地与麋鹿的故事可以被更多人看见!

作者:华北电力大学“鹿影麋踪·京盐一夏”湿地保护实践团


本站投稿入口

Copyright © 2002-2025 先锋青年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粤ICP备20154569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投稿,内容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