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青年网-青年社会实践基地
来源:网络日期:2025/09/14 15:14通讯员:谈娅南人气: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民生保障”的号召,推动农村留守老人互助养老发展,2025年8月4日至8日,由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师生组成的“法治之光队”深入淮南市寿县,围绕“探索村级互助养老模式、提升老人互助意识”主题开展系列调研与宣传活动,助力乡村养老服务规范化与可持续发展。
走进乡村,宣传互助养老理念
团队首日抵达寿县,在村支书的组织下,于村民活动中心开展宣传讲座,向留守老人和村干部展示了国内外乡村互助养老的典型案例。”团队成员结合《民法典》《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用通俗语言讲解了互助养老组织的运行模式、成员权责以及法律保障机制,帮助村民理解互助养老的法律与社会意义。
问卷调查,揭示互助养老困境
活动次日,团队发放了《留守老人互助养老需求调查问卷》,对8个行政村的老年人进行了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380份。数据显示:
认知不足:仅29%的老人了解村级互助养老组织的服务内容;
参与意愿与能力不平衡:45%的老人表示愿意参与互助,但受健康状况或劳动力限制难以实际参与;
政策盲区:超过80%的老人和部分村干部不熟悉国家或地方针对村级养老组织的政策支持措施。
在入户访谈中,部分老人坦言:“我们想互相帮忙,但不知道组织怎么成立,也担心出了事没人管。”这一矛盾反映了村民对互助养老的需求与法律政策认知之间的差距。
实地调研,发现服务短板
调研组在多个村庄实地走访互助养老点,发现仍存在服务覆盖不足、资金短缺和专业照护能力有限的问题。例如,部分村级互助食堂在运营高峰期出现餐食不足,老人自发互助小组在日常照料中缺乏明确分工,政府+社会组织合作模式的服务点因人员和资金不稳定而影响连续性。
团队成员指出:“这些问题显示了乡村互助养老在法律地位确认、治理规范和风险保障方面的现实困境。”
探索对策,推动互助养老发展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组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可行性建议:
强化法律认知与组织备案:鼓励村级互助养老组织通过备案或简化登记,明确合法身份与成员权责;
完善治理机制:制定章程模板、建立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机制,确保内部运行规范;
健全保障体系:设立风险基金,引入养老责任保险,对志愿者提供合理免责与补偿机制;
政策与社会支持:政府提供专项补贴,鼓励企业及公益组织参与,并利用数字化平台记录服务数据、管理健康档案。
共绘乡村养老服务新画卷
调研组表示,乡村互助养老不仅能够缓解留守老人生活压力,也为乡村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提供了创新路径。未来,应进一步凝聚政府、村民和社会力量,推动互助养老组织规范化、可持续化发展,让留守老人真正感受到温暖与安全。
下一步,调研组将根据本次调研成果,向相关部门提交专项调研报告,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乡村养老服务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谈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