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青年网-青年社会实践基地
来源:网络日期:2025/09/04 21:11通讯员:王渝婷人气:
为响应在基层社区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让非遗技艺真正“活”在青少年手中,近日,曲阜师范大学“思乐泮水”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小雪街道明礼社区,开展了一场以“非遗翻花·童趣传承”为主题的文化实践课。队员们以青年视角和创新方式,将古老翻花技艺转化为孩子们喜爱的趣味实践,完成了一次非遗年轻化传播的有益探索。
图为实践队员在讲解非遗翻花的溯源。王渝婷 供图
“非遗传承不能靠‘硬讲’,得要懂孩子的语言。”实践队队长道出初衷。活动前数周,实践队以调研分析为基础,通过结构化问卷与社区访谈,对明礼社区4至12岁儿童的兴趣偏好与动手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估。调研结果显示,孩子们更倾向于参与色彩丰富、互动性强且能够快速获得成果的活动形式。基于该结论,团队将“翻花”这一传统纸艺确定为活动主题,并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了差异化的实践方案。同时,队员们自主开发了一套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材料包,每根木棍经手工打磨,每张彩纸都再三筛选,确保安全性与可操作性,被大家笑称为“材料包保姆”。
图为实践队员在带小朋友们裁剪图案。王渝婷 供图
活动现场,实践队打破单向传授模式,采取“科普+实践”双轨教学。队员以翻花为“教具”,化身亲切的“文化引路人”,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配合实物投影和动态演示,讲解翻花中蕴藏的艺术原理与文化价值。“翻花的小木棍,藏着力学秘密!”讲解队员拿着翻花当教具,孩子们瞪大眼睛,看彩色纸片像变魔术一样,拉一下换个花样。这种将趣味与知识深度融合的方式,成功激发了孩子们对翻花的好奇与探索欲。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制作翻花。王渝婷 供图
“这个卡纸要对折得更整齐,翻起来才更好看”“双面胶要贴紧边缘,不然容易松开”——实践队员穿梭在孩子中间,耐心地俯身指导,手把手演示如何让纸片随木棍“翩翩起舞”。遇到操作难点,队员总是细致辅助,帮助孩子组合翻花作品。当孩子们轻轻拉动木棍,看着纸片变幻出花朵、星星等不同图案,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孩子们从“材料零散”到“变出花样”,成就感写在脸上。当最后一个孩子成功让纸片“跳舞”时,活动室里响起一片欢呼。这些由孩子亲手制作的翻花作品,静置时是色彩斑斓的纸艺小品,一旦拨动木棍,便焕发出动态的生命力。那一刻,非遗不再是书本上的陌生词汇,而是指尖可触摸的真实。
图为非遗翻花成果展示和集体合照。王渝婷 供图
这次社区非遗体验,让翻花从“展柜里的老物件”,变成孩子们天天想玩的“新玩具”。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翻花的技艺,更在无形中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多位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兴奋地展示作品,主动担任“小老师”向家人传授翻花技巧。这场实践不仅是一次手工体验,更激发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此次活动是思乐泮水社会实践队探索非遗年轻化传承的一次有益尝试。毕竟,当非遗在孩子指尖“活”起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有了最生动的答案。同时,实践队会继续用青春活力推动非遗在社区土壤中生根发芽,探索让古老技艺在街巷邻里间持续生长的新路径。(作者:王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