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青年网-青年社会实践基地
来源:网络日期:2025/09/01 21:45通讯员:闫炳睿人气:
2025年暑假期间,南京师范大学“蓝韵传承,古艺生辉”非遗活态传承实践调研团深入南通、苏州两地,以探寻南通蓝印花布的守正创新经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为目的,深入四个蓝印花布博物馆、艺术馆,对话多位非遗传承人,探究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及其文化底蕴。团队结合AI助手开发、IP形象与文创设计、非遗集市等方式,以实践探索非遗活态传承路径。
一、寻蓝问路:实地调研蓝印花布博物馆、艺术馆
2025年7月9日至19日,实践调研团先后前往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启东蓝印花布艺术馆、元新印染纺织博物馆、苏州吴元新蓝印花布艺术馆进行实地调研。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调研团成员现场学习并实践了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了解了南通蓝印花布的悠久历史。在元新印染纺织博物馆,调研团成员则深入学习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元新先生筚路蓝缕的守正创新之路,汲取了南通蓝印花布活态传承的宝贵经验。在苏州、启东两地的蓝印花布艺术馆,调研团聚焦展陈设计、数字化展馆建设和文创创新开发等博物馆学要素,深度体会其学习、研究、欣赏三大功能。
在实地的参观和调研中,调研团深深地感受到蓝印花布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与蓝印花布文化的独特价值。蓝印花布起源于民间,流传在乡村,每一个作品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民间的智慧,它们不仅仅是生活用品,更是文化的载体,承载了朴素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积淀。调研团成员们通过近距离观察和亲身体验,对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学习蓝印花布传承现状的过程中,调研团也深刻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次实地调研不仅为调研团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更为后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艺匠人:专访非遗传承人
2025年8月期间,调研团在南通各区县与蓝印花布非遗传承人展开了深入的访谈,感受他们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坚守,探寻南通蓝印花布活态传承的经验与要求。
调研团先后访谈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吴元新先生,国家级非遗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副馆长倪沈键先生与启东蓝印花布艺术馆一位馆员。吴元新先生向成员们详细介绍了他抢救、保护、推广南通蓝印花布的艰辛历程,并展望了南通蓝印花布活态传承的未来。吴元新先生指出,要在收藏的基础上做研究,研究的基础上做传承,传承的基础上做创新,这是其七代传承底蕴和与时俱进创新颉颃的根本方法论。他尤其强调了活态传承中继承传统的重要性,“无论是做设计还是做创新,都离不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技艺,传统的纹样,传统的工艺,传统的艺术。我们只有在学好传统精湛技艺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做创新和传承。”吴元新先生如是说。
(访谈吴元新先生)
倪沈键先生则在高校与社会教育、博物馆运营与建设等方面向实践团成员分享了其宝贵经验和深刻见解,并向成员们分享了其跨界学习的经验与心得。作为吴元新先生之后的第六代传承人,他介绍了在新时期所拥有的新条件以及随之而来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此外,倪沈键先生还讲述了博物馆品牌由“蓝艺”升级改造为“元新蓝”的故事,籍此传达蓝印花布这一古艺在新时代、新时期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
(访谈倪沈键先生)
在启东蓝印花布艺术馆,一位馆员向调研团成员介绍了博物馆数字化展陈与建设及其在蓝印花布材料选用、纹样设计和使用场景等具体方面的巧思与创新。此外,该馆员还介绍了博物馆的日常运营情况,与引导、讲解、互动等博物馆基本服务情况。
此外,实践团还前往南通市新园社区板鹞风筝艺术馆,与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南通风筝省级“非遗传承人”张文智先生,国家一级风筝裁判员、南通市市级非遗风筝传承人胡智先生展开访谈与探讨,汲取非遗传承经验,探讨非遗融合发展的创新传承方式。
(访谈张文智先生、胡智先生)
三、智绘集萃:蓝印花布推广与销售实践
依托前期资料收集、技艺学习以及实地调研、人物访谈所获得的各类数据、纹样等资料,团队开发完成了“蓝艺传承”知识型小程序。该程序以AI大模型为核心,设置“智能问答”“知识竞答”“纹样收藏”“文化故事”四大模块。用户可通过与AI智能体对话获取蓝印花布历史、文化、美学等各类知识,在畅谈中感受非遗技艺和文化;每日竞答以线上竞赛形式教授和传播非遗知识,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纹样收藏和文化故事则构建了不断更新的数据库,线上收藏和展示蓝印花布纹样、故事。未来,实践团队将把小程序打造成AI智能体+线上博物馆的形式,依托网络平台将南通蓝印花布进一步推向全国,提高蓝印花布知名度,以大众传播方式推动蓝印花布活态传承。
(AI赋能小程序)
同时,实践团队推出的原创IP“蓝小染”以南通蓝印花布和南通市花广玉兰为设计灵感,采用蓝印花布传统麦穗纹样和传统蓝白配色,彰显南通江海文化和蓝印花布的美学价值与美好寓意。
(蓝小染IP三视图)
团队还推出了以蓝小染为形象创作的表情包、绘本等衍生文创。绘本以蓝印花布的传承故事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向读者们展示蓝印花布传统刻板、刮浆、染色工艺和文化内涵,旨在培养孩子们对非遗蓝印花布的兴趣和热爱。表情包则利用蓝小染的可爱形象,展现蓝印花布制作工艺的同时兼顾了日常使用的需求。目前表情包专辑已上架微信表情开放平台,下载次数近300次,使用次数超过1300次,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与好评。
(蓝小染表情包)
8月13日、14日,实践调研团先后前往江苏省栟茶中学、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进行线下宣讲,讲述蓝印花布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并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块清朝蓝印花布文物,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的厚重历史与深刻美学价值。宣讲结束后,实践团向两所中学的同学赠送了蓝印花布文创产品,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注、自觉传承非遗文化。
(同学触摸感受清代蓝印花布文物)
8月16日至17日,实践调研团代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参加由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南通植物园主办的非遗夜市活动。实践团秉承吴元新先生“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的指导,采用线下摆摊销售+线上直播推广的创新形式,并诚邀南通板鹞风筝、南通姚氏传统香袋等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临直播间,分享非遗传承的精彩故事,介绍其守护的非遗技艺与文化。结合植物园现场的特色表演,让观众沉浸于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中,深度领略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胡智先生莅临直播间介绍板鹞风筝)
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活动,南京师范大学“蓝韵传承,古艺生辉”非遗活态传承实践调研团不仅深入了解了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及其文化底蕴,更通过AI赋能小程序与“蓝小染”文创等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积极推动南通蓝印花布活态传承和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案 |“蓝韵传承,古艺生辉”团队
图片 | 闫炳睿 单宸铖
编辑 | 闫炳睿
审核 | 过超 孟诚磊 闫炳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