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青年网-青年社会实践基地
来源:先锋青年网日期:2025/09/20 11:26通讯员:“针心灸行”志愿服务队人气:
炎炎盛夏,暑气蒸腾,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心灸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带着专业热忱与青春活力,踏上了“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的征程。一周时间里,他们的足迹从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的课堂延伸到济南双泉镇的乡间,从即墨的中草药田埂迈向青岛的博物馆……用一场场生动实践,让中医药文化在基层土地上悄然扎根。
播撒文化种子,厚植青春认同
首站走进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队员们便以“冬病夏治”为钥匙,打开了青少年了解中医药的大门。他们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解三伏贴如何“夏治冬病”,演示艾灸时艾草的温热如何渗透经络,更带着同学们一招一式学起了易筋经,中医“治未病”的养生智慧变得可触可感。热烈的互动里,中医药不再是课本里的古老词汇,而成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身边智慧”。
扎根基层大地,践行医者初心
济南长清双泉镇的义诊现场,早早排起了村民的长队。队员们凝神为老人推拿放松僵硬的肩颈,用温和的艾灸为村民驱散腰腿痛的沉疴,还细心地把“夏天别贪凉、睡前泡泡脚”等养生小贴士写在纸条上递给大家。从双泉镇的义诊现场到市北白阳堂中医诊所、平度苏海涛中医诊所,再到云山医院,队员们始终在“服务”与“学习”的角色里切换:为村民缓解病痛时,他们是传递温暖的实践者;观摩基层医师用针灸配合中药调理慢性病、听老中医讲“因地制宜”的诊疗心得时,他们又成了谦逊的学习者。这些经历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在基层,中医药不仅是治病的手段,更是连接医患情感的纽带,是守护百姓健康的“压舱石”。
触摸产业脉搏,探寻传承密码
即墨灵山街道的中草药种植基地里,丹参的紫花缀在绿叶间,黄芪的根茎在土壤里积蓄力量。队员们跟着种植户蹲在田埂上,听他们讲“道地药材”为何要讲究“一方水土养一方药”——原来丹参的有效成分含量与海拔、温差息息相关,黄芪的采收时机直接影响药效。这份对“药材好,药才好”的直观认知,在崂矿博物馆里得到了另一种诠释:当了解到崂山可乐在传统配方中融入良姜、白芷等十余种中药材,让碳酸饮品有了健脾暖胃的功效时,队员们豁然开朗:中医药的传承,既能在田间地头坚守品质,也能在现代产业中创新表达,“药食同源”的智慧总能找到贴近生活的新载体。
浸润红色养分,砥砺担当品格
实践途中,红色足迹同样深刻。青岛工人运动纪念馆里,泛黄的工票、斑驳的标语,诉说着先辈们为理想奋斗的峥嵘岁月;平度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中,锈迹斑斑的步枪、残破的抗日传单,见证着军民同心的不屈抗争。队员们在历史场景中驻足沉思:从革命先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到今日中医药人“为百姓护健康”的使命,这份担当一脉相承。“学好本领,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社会”,成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行程落幕时,队员们的行囊里装满了比汗水更珍贵的收获:是看到村民病痛缓解后舒展的眉头,是青少年眼中对中医药的好奇光芒,是基层医师那句“接地气才能有底气”的叮嘱。这场实践让他们明白,中医药的传承从不是孤立的坚守,而是要走进课堂、贴近生活、融入产业,才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带着这份感悟,“针心灸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将继续前行,让中医药之花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绽放!(作者:“针心灸行”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