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青年网-青年社会实践基地
来源:网络日期:2025/09/01 21:52通讯员:小编人气: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子智核,产业同行”基层服务践行团,于7月29日组织师生前往昆山扬皓电子有限公司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的工作要求,通过实地考察、技术交流、校友访谈等多元形式,探寻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趋势,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路径。
(图注:实践团成员合照)
走进行业标杆:洞察电子制造前沿趋势
在企业负责人引导下,师生实践团队首先进入扬皓电子的现代化展厅。作为国内电子元器件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扬皓电子在显示面板、智能终端组件等核心领域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技术研发实力与生产规模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展厅内,企业技术总监系统介绍了近年来的技术创新成果,包括最新研发的柔性显示技术、高精度传感元件等前沿产品。这些创新技术不仅在性能上实现突破,更在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多元化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直观呈现了电子信息产业向智能化、集成化发展的鲜明趋势。通过对技术原理、生产工艺及应用场景的详细讲解,师生们近距离了解了产业技术的演进轨迹,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为理解课本知识与产业实践的关联搭建了直观桥梁。
随后,师生团队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实地考察现代化制造流程。自动化生产线的高效运转、精密检测设备的精准操作、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实时监控,无不体现着智能制造的技术魅力。通过对生产环节的细致观察,大家对电子信息产品从研发设计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对产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有了更具体的感知。
校友分享: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型之路
专题交流环节中,4名现就职于扬皓电子的本校毕业生受邀参与,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型历程,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校友们结合自身入职后的成长经历,围绕职业适应、技能提升、心态调整等话题展开真诚交流。他们谈到,校园学习与职场实践存在显著差异,学校的实验教学侧重原理验证与基础技能培养,而企业生产则更强调效率提升、质量把控与问题解决,这要求毕业生必须快速转变思维模式,沉下心来钻研每一道工序,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其中一位校友提到,在校期间习得的电路基础、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知识是职业发展的根基,但实际工作中更需要结合设备特点灵活运用理论,学会在复杂场景中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另一位校友则分享了适应职场节奏的心得,强调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及责任担当意识,这些软实力与专业技能同样重要,是立足职场的关键支撑。
(图注:学校与企业进行访谈活动)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对这几位毕业生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快速融入团队并胜任岗位工作,充分体现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效。校友们的分享与企业的认可,让在场同学深受启发,对职业发展有了更务实的认知。
共话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在随后的校企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人才培养标准、校企合作模式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推动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扬皓电子人力资源部详细解读了当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企业人才需求导向。随着产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已从单一技能型转向综合素养型,尤其迫切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储备、数字化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介绍了内部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新员工轮岗机制、技术骨干带教制度及专项技能提升计划,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校方代表则重点介绍了电子信息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对接产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引入真实生产项目开展实训教学、与多家企业共建实践基地等举措。学院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进一步明确产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精准依据。
经过深入沟通,双方就深化校企合作达成多项共识:计划共建产业学院,将企业技术标准与岗位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合作开发模块化课程,强化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的衔接;搭建师资互聘平台,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践导师,同时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这些共识为未来校企协同育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总结:产教融合,赋能未来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为师生搭建了接触产业前沿的桥梁,更推动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对话。同学们通过实地探访与交流,拓宽了职业视野,明晰了能力提升的方向;学院则通过与企业的直接对接,更精准地把握了产业发展动态与人才需求,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思路。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实践实训基地建设、行业讲座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电子信息产业升级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贡献力量。
[通讯员:孙毓蔓 陈茁 王沪宁 郭晓毓 俞静秋]
[指导老师:何山 周志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