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青年网-青年社会实践基地
来源:网络日期:2025/09/01 13:42通讯员:沙立颖 董孟彤人气:
在数字浪潮奔涌的新时代,承载着科技强国梦与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2025年正值世界技能日设立十周年,全球聚焦"人工智能和数字技能赋能青年"这一时代主题。中国青年始终秉持开拓创新、担当奉献的精神,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锐意进取、科技报国的青春风采。为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深入贯彻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的根本要求,践行全球“技能赋能”倡议,在第11个世界技能日来临之际,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筑梦萤火实践团深入蓟州区马伸桥镇高桥村开展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活动,用青春诠释“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深刻内涵,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图1 实践团成员与夏令营孩童合影
深耕乡野,调研问需谋振兴
在活动筹备阶段,实践团深入高桥村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发放问卷、入户访谈等形式,对高桥村50余户家庭进行深入调研,精准把脉当地青少年红色教育需求。调研结果显示,高桥村青少年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认知度有待提升,多数孩子更倾向互动式、体验式的学习模式。
针对这一需求缺口,实践队员们通过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专业优势,创新打造"数字技术+红色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之后,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筑梦萤火实践团与高桥村村委会联合召开了项目启动仪式。高桥村村书记表示:“将数字技术与红色教育相结合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教育模式,我们相信通过你们的专业课程,能让村里的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本土红色文化,也希望你们充分发挥技术专长,帮助孩子们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图2 实践团开展前期调研
童心向阳,红色薪火代代传
红色血脉永赓续,革命薪火永不息。“不怕,有我就有你。”这是“八路军杨妈妈”掩护抗日战士时留下的战地誓言。
主讲人借助影像资料与动情讲述,展现了杨妈妈这位“革命母亲”用生命践行军民鱼水情的感人事迹,让“八路军杨妈妈”成为可感可知的学习标杆。在“穿越时空的对话”环节,主讲人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是你,会像杨妈妈那样勇敢吗?”一双双举起的小手,一声声肯定的回答,让“军民一心、舍己为人”的革命传统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与此同时,活动创新融入《盘山七勇士》剧本杀环节。在实践团的指导下,四支小分队在泛黄的日记残页、斑驳的军用水壶等道具中抽丝剥茧,“马占东”的名字渐渐清晰。在实践团的带领下,他们齐声喊出“谢谢大英雄马占东”,这真挚的致敬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对革命精神的担当与传承。
图3 红色主题教育课堂剪影
智启未来,科技筑梦新起点
“姐姐,电脑都能干什么呀?”“我想让电脑小猫跳舞!”“我想做会讲故事的机器人!”孩子们的童言童语中,闪烁着对编程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为了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启蒙科学思维,感受科技的魅力,团队将“教室”搬到村委会活动室,用4台笔记本搭建起“乡村少儿编程启蒙营”。团队成员饶栩化身“编程向导”,以Scratch软件为载体,从基础指令到完整模块,将抽象的代码逻辑转化为直观的动画效果。小朋友们紧盯屏幕,尝试自己编写简单的程序指令,在实践中感悟到科技知识不再停在课本,而成为可操作、可感知的真实体验。最终,每位小朋友都完成了专属作品,实现了“启蒙童心”与“淬炼师能”的双向成长。
图4 实践团成员为高桥村的孩子们讲解编程知识
知行合一,青春赋能共成长
六人行,七日记。天津科技大学筑梦萤火实践团以“红色传承+科技启蒙+文化浸润”三维一体的创新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留下了坚实的青春足迹,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未来,实践团将继续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持续深耕“科技+思政”实践模式,以更昂首之姿服务乡村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书写新时代天科人的华章。
(作者:沙立颖 董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