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青年网-青年社会实践基地

我要投稿

搜索
三下乡

三下乡:法润童心光暖无声——青岛大学“法光童语”实践团志愿行动记

来源:网络日期:2025/09/01 13:40通讯员:小编人气:

导读:一群人,坚守初心,一束光,照亮童心。七月的齐鲁,风暖潮涌,爱意涌动。青岛大学法学院“法光童语”志愿实践团响应“三下乡”号召,携法学专业智慧与特殊关怀之情,聚焦听障儿童法治认知困境,开展“播撒法治微光 守护无声童年”主题志愿行动,在躬身实践中践行青春使命,让法治之光穿透无声角落,温暖每一颗稚嫩童心。趣味课堂播种子 智护无声筑防线法律启蒙,需循循善诱;守护特殊儿童,更要精准施策。“法光童语”实践团奔赴...

一群人,坚守初心,一束光,照亮童心。七月的齐鲁,风暖潮涌,爱意涌动。青岛大学法学院“法光童语”志愿实践团响应“三下乡”号召,携法学专业智慧与特殊关怀之情,聚焦听障儿童法治认知困境,开展“播撒法治微光 守护无声童年”主题志愿行动,在躬身实践中践行青春使命,让法治之光穿透无声角落,温暖每一颗稚嫩童心。

趣味课堂播种子 智护无声筑防线

法律启蒙,需循循善诱;守护特殊儿童,更要精准施策。“法光童语”实践团奔赴青岛小百灵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立足法学专业特色,结合听障儿童认知特点,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法治课堂,让抽象法律规则变得可触可感。团队创新设计“卡通法律挂件制作”活动,将“禁止高空抛物”“过马路看信号灯”等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则,转化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卡通图案。实践团成员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剪裁、粘贴,为孩子们创作专属卡通法律规则挂件,帮助听障儿童潜移默化理解规则背后的法律意义,让法治种子在趣味课堂中悄然扎根。

双线普法传认知 社会共筑保护网

守护听障儿童权益,不仅要照亮孩子们的世界,更要唤醒社会的共同关注。实践团构建“儿童启蒙+大众科普”双向传播体系,打造“线上+线下”的立体宣传矩阵,让法律保护的声音触达更多角落。线下,团队走进街道社区、乡村集市,设立“听障儿童权益保护”宣传展台。实践团成员用漫画海报解读《残疾人保障法》中“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等条款,发放精心撰写的《听障儿童权益保护手册》。面对群众提问,实践团成员耐心解答“听障儿童可享受哪些教育补贴”等问题,用通俗的语言打破群众的认知壁垒。线上,实践团成员精心制作普法日志,打造“手语普法小课堂”系列推文,聚焦听障儿童的特殊需求,以创新形式讲解“自我保护”“听障儿童的教育权”“监护权”等问题;同时,将线下宣传场景、听障儿童手工课堂片段剪辑成特色短片。视频中,孩子们展示法律挂件的笑脸、实践团成员的手语教学画面,引发网友“为暖心行动点赞”“关注特殊儿童需求”等热议,有效凝聚“主动关爱、依法守护”的社会共识。

精准调研锚痛点 靶向服务提质效

志愿服务的精准度,源于对需求的深度洞察。实践团同步开展针对性社会调研,为后续普法服务优化提供扎实依据。针对听障儿童家长,实践团设计问卷并开展一对一访谈,重点了解“孩子权益受损时是否知晓维权途径”等实际问题,系统梳理“专业法律援助需求突出”等核心诉求;针对普通群众,通过街头问卷和线上调查,了解其对听障儿童受教育权的认知情况,为后续优化普法内容确定方向。

从趣味课堂播撒的法治种子,到街头巷尾传递的权益认知,再到调研数据锚定的服务坐标,青岛大学“法光童语”实践团以专业为笔、以爱心为墨,在“三下乡”的征程中书写着青春担当。未来,团队将持续创新普法形式,让法治阳光精准地照亮无声角落,用实际行动守护听障儿童的合法权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温暖而坚定的法治青春力量。


本站投稿入口

Copyright © 2002-2025 先锋青年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粤ICP备20154569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投稿,内容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