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青年网-青年社会实践基地

我要投稿

搜索
实践总结

华侨大学实践团梅州行:追寻粤港营救史,丙村热土存风骨

来源:网络日期:2025/09/20 23:02通讯员:小编人气:

导读:梅州丙村镇的红土地上,沉淀着烽火岁月的红色记忆。而这片土地孕育的廖安祥,正是抗日时期 “粤港大营救” 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 廖安祥,他以香港商人身份为掩护搭建的安全通道,成为无数文化人士与革命者的 “生命航线”。7 月 21 日,华侨大学 “弘扬抗战精神,赓续红色基因 —— 探寻抗日时期‘粤港大营救’生命航线实践团” 的成员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敬畏,踏上这片承载着英雄故事的土地,在丙村镇开启...

梅州丙村镇的红土地上,沉淀着烽火岁月的红色记忆。而这片土地孕育的廖安祥,正是抗日时期 “粤港大营救” 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 廖安祥,他以香港商人身份为掩护搭建的安全通道,成为无数文化人士与革命者的 “生命航线”。7 月 21 日,华侨大学 “弘扬抗战精神,赓续红色基因 —— 探寻抗日时期‘粤港大营救’生命航线实践团” 的成员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敬畏,踏上这片承载着英雄故事的土地,在丙村镇开启了一场为期五天的追寻红色足迹的实践之旅。

丙村中学里的红色对话

踏入丙村中学,实践团成员首先与校长展开深入交流。校长细致讲述了学校与廖安祥先生的深厚渊源 —— 这里的前身丙村三堡学堂,正是廖安祥年少时求学的地方,而校园内的廖安祥纪念馆,更是珍藏着他一生的传奇故事。

在校长带领下,实践团走进纪念馆。墙上展板勾勒出 “梅州大侠”廖安祥的人生轨迹:从丙村求学受新思想感召,到抗战时以香港商人身份在 “粤港大营救” 中搭建安全通道救人;从晚年捐百万退休金建家乡,到为学校捐建 “礼和堂”、设奖学金…… 成员们凝视展板,在校长讲解中,廖安祥的勇毅担当与家国深情愈发清晰,红色记忆激荡人心。

怀着对廖安祥先生的深切崇敬,实践团成员们决定在校园里拍摄一部小短剧,以重现他的感人事迹。镜头下,成员们用真挚的演绎与历史对话,让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红色故事在熟悉的校园实景中变得可感可触,仿佛跨越时空与先辈完成了一场无声的对话,让红色记忆在光影流转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廖安祥故居的精神溯源

离开丙村中学,实践团前往廖安祥故居 “怀永庄”。这座古朴建筑静立丙村镇街巷,青砖黛瓦留存岁月痕迹,见证着廖安祥对家乡的牵挂。故居内,旧物诉说往事:墙角藤箱曾装满为家乡带回的物资与希望,桌上旧账本报记录捐资助学点滴,墙上老照片定格与乡亲的温情瞬间。

实践团与故居管理员兼黄坳村原书记的老先生展开交流,他指着屋内的旧物,讲述着廖安祥与家乡的故事。从藤箱的过往到捐建学校的细节,从日常的乡邻互动到深藏的家国情怀,老先生的话语平实却饱含深情,将那些藏在时光里的记忆娓娓道来。

实践团成员围在一旁静静聆听,不时点头回应,用镜头记录下这温馨而庄重的时刻。老先生的讲述让廖安祥的形象愈发鲜活,怀永庄的一砖一瓦似乎都因此有了更厚重的意义,成为承载红色基因与乡土记忆的鲜活载体。

传承红色基因的青春承诺

在丙村中学的廖安祥纪念大楼前,实践团成员身着统一队服,与校长同举队旗合影。镜头定格的瞬间,不仅是此次实践的见证,更是年轻一代对传承红色精神的庄严承诺。

此次丙村镇之行,实践团循着廖安祥的足迹,在校园的历史回响中、在故居的岁月痕迹里,深刻感悟了 “粤港大营救” 的红色精神与梅州大侠的家国情怀。成员们表示,将带着这份收获,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岁月里扎根生长,未来也将以实际行动延续这份传承,让更多人感受到丙村红土地上的信仰力量。(华侨大学弘扬抗战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探寻抗战时期粤港大营救“生命航线”实践团)


本站投稿入口

Copyright © 2002-2025 先锋青年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粤ICP备20154569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投稿,内容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