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青年网-青年社会实践基地

我要投稿

搜索
红色文化

赓续红色血脉,砥砺青春担当——“战地青研团”开展“血战配水池”主题社会实践

来源:网络日期:2025/10/15 16:32通讯员:小编人气:

导读: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锤炼品格,2025年7月3日至12日,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战地青研团”一行10人,奔赴辽宁省锦州市配水池战斗遗址陈列馆,开展了以“血战配水池:配水池战斗遗址的保护与历史记忆传承实践”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十天的实践中,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口述史采集、保护行动、主题展览与红色宣讲,深刻感悟革命先烈的英勇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锤炼品格,2025年7月3日至12日,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战地青研团”一行10人,奔赴辽宁省锦州市配水池战斗遗址陈列馆,开展了以“血战配水池:配水池战斗遗址的保护与历史记忆传承实践”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十天的实践中,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口述史采集、保护行动、主题展览与红色宣讲,深刻感悟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积极探寻红色基因的当代价值,以实际行动担当起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一、 踏寻红色足迹,感悟血色丰碑

锦州,这座英雄的城市,因辽沈战役而永载史册。而配水池战斗,则是锦州攻坚战中一场至关重要且异常惨烈的外围战。实践团将首站设在配水池战斗遗址陈列馆。踏入纪念馆,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斑驳的墙体上,密密麻麻的弹孔无声地诉说着76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陈列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张张详实的作战地图、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装备(如步枪、机枪、立功奖章),以及复刻的《东北日报》、历史影像资料,共同构建起那段烽火岁月的立体记忆。

团队成员们驻足在一组栩栩如生的战斗英雄雕塑前,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坚毅果敢、视死如归的身影。在“英雄高地砺初心 铁血军魂耀‘八一’”等主题展区,大家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记录。通过观看电子屏播放的历史影像、研究“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作战部队统计表”,队员们对配水池战斗的战略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1948年10月12日,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第20团的将士们,面对国民党军自诩为“第二凡尔登”的坚固防御工事,发扬“打铁汉”精神,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浴血奋战,以巨大牺牲攻克核心阵地,为后续总攻锦州扫清了关键障碍,敲开了锦州的大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历史从抽象的符号变为可感知、可触碰的现实,深深触动了每一位队员的心灵。

二、 躬身实践保护,传承历史记忆

实践团并非仅仅是历史的参观者,更是历史的守护者与传承者。围绕“保护与传承”的双重目标,团队制定了详尽的实践计划。在遗址现场,队员们运用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对遗址本体进行了细致的测绘与影像记录,评估其保存现状,为后续的科学保护积累一手资料。他们联合当地文保部门,积极参与遗址周边环境的清理整治工作,协助增设历史介绍牌和警示标识,提升遗址的整体保护水平。

为了更全面地还原历史,实践团深入周边社区,走访当地老人,努力寻访参战老兵及其后代,开展口述史采集工作。队员们耐心倾听,认真记录,试图从亲历者或见证者的碎片化记忆中,拼凑出更加鲜活、立体的历史图景,丰富地方红色档案,让那些可能被时光湮没的细节重新熠熠生辉。

三、 创新传播方式,激扬青春力量

如何让凝固的历史焕发新的生机,吸引更多青年人关注?实践团在传播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他们在遗址现场策划举办了小型的主题展览,将前期收集整理的历史图片、战斗经过要图、口述史片段等进行集中展示。队员们亲自担任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和市民生动讲述配水池战斗的故事,阐释其蕴含的“听党指挥、信仰坚定、敢于牺牲、攻坚克难”的革命精神。

这种面对面的宣讲,不仅锻炼了队员们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更将红色的种子播撒到了年轻一代的心中。此外,团队还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了红色宣讲短视频,通过网络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让革命精神在数字时代持续传播。

四、 深化思想洗礼,明晰青年责任

十天的实践,既是一次历史的寻根之旅,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教育。在配水池战斗遗址前,面对习主席的寄语,队员们肃立凝望,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和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团队多次组织研讨会,分享实践感悟,交流思想碰撞。大家一致认为,配水池战斗所展现出的忠诚信仰、奉献精神和斗争意志,是跨越时空的宝贵财富。

通过实践,队员们对“何以红色江山”有了更真切的体悟,对自身肩负的时代责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他们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的事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坚定了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的决心。

五、 总结与展望:让红色火种生生不息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战地青研团”的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成功地将遗址保护、历史研究与红色教育有机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不仅形成了一份详实的调研报告,整理了珍贵的口述史料,参与了切实的保护行动,举办了生动的主题展览,更在身体力行中锻炼了能力,升华了思想。

配水池的硝烟早已散尽,但精神的火种永不熄灭。这次实践如同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让青年学子们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在厚重的历史积淀中,汲取了无尽的奋进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红色基因的自觉传承者,是民族复兴伟业的积极担当者。他们的足迹,他们的思考,他们的行动,正在为红色记忆的延续注入青春的活力,让信仰之光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努力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本站投稿入口

Copyright © 2002-2025 先锋青年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粤ICP备20154569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投稿,内容与本站无关!